Following These Routes, Finding the Imperial Traditional Crafts Hidden in Beijing’s Hutongs 沿着这些路线,找藏在北京胡同里的宫廷老手艺 浏览量:253.0万次 发布时间:2023-08-15 09:29 来源: 作者: 北京胡同儿可真是藏龙卧虎。清朝灭亡后,宫廷的手艺人流落到民间。他们带出来的这些手艺,既保留了宫廷的气质,又在民间融合了百姓的生活情趣,代代相传,保留至今,工艺精美又清雅脱俗,还具有独特的北京韵味。 狭窄胡同里的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是北京的独特绣种,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从元代开始就为宫廷服务,清朝时跟随京剧在民间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体系。 京绣因受服务宫廷的影响,要选上好的绸缎、天然的蚕丝线,绣制要华贵的金线,还要遵循“图必有意,纹必吉祥”的原则,以宫廷艺术审美的标准和规范,构图满而不滞、纹样端庄稳重、造型生动匀称、用色雅致华美。2014年,京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北京东城区幸福大街的咏园,这里原是一座废弃的工厂,现改造成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园,其中就有老北京的传统京绣,制作人是刘晓燕,吴氏京绣第5代传承人,这里有她的得意作品。作品中,既有精致华丽的京绣工艺,还有宫廷文化,还有现代审美趣味。另外,咏园内除了京绣,还有珐琅掐丝、盘扣、剪纸等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护国寺街里的“饽饽”铺 “饽饽”一词始于元代。元世祖定都北京后,市面上就出现了以蒙古族饽饽为主的民族食品。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又带来了南方糕点。清朝入关后,又带来满洲饽饽,从此北京就形成了融合蒙、满、汉民族的特色美食饽饽。清末民初,饽饽逐渐转化为满汉结合的北方糕点。 在护国寺民俗街有一家经营宫廷御制糕点的富华斋饽饽铺,据说创始人是清末宫廷御厨的后代,用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手艺,还原了当年满清贵族们享用的糕点和果品,有酒酿味的奶酪果子冰,有酸甜味的老北京果子干,有软糯的芸豆卷…… 北京的饽饽铺糕点品种丰富,季节性很强,如正月的什锦元宵;四月的鲜花玫瑰饼;五月的五毒饼;盛夏的绿豆糕;中秋的自来红、自来白;重阳的重阳花糕;十月的玉面蜂糕、芙蓉糕、萨其马;腊月门的蜜供等等。 饽饽铺的糕点,原料讲究,尤其是老字号,如稻香村、桂顺斋、大顺斋、桂香村、桂香春、百年义利等等,都可以去逛逛。 东四十字路口的满族弓箭铺 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历史上是一座弓箭大院。位于这里的聚元号,是京城最后一家满族弓箭铺,过去是专为清朝皇家制作弓箭的“兵工厂”,制作标准的满族弓箭。第7代传承人杨老爷子是正宗的满族镶蓝旗人,祖辈就生活在弓箭大院。 要制作一张完整的弓,据杨老介绍,大概需要20多种纯天然的原材料,整体的制法分为制弓胎、下望把、勒牛角、铺牛筋、爬板凳,5大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又有大量的细节必须要谨慎处理,实际划分下来,要有200多道步骤才能做好。最后再绘制不同风格的图案,一把又好看又实用的满族弓就做成了。 如果想来聚元号买一把弓箭,得等两年的时间,因为弓箭原材料的天然性会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变化,所以夏季最热时不做,冬天最冷时也不做。早年间,制作弓箭的师父都要把做好的成品存放一个四季,确保它在任何天气环境下都没有问题了,才对外销售。 当然,好弓要配好箭。过去皇帝打猎,打山鸡、打兔子等,猎物不同,弓箭要求也不同,所以箭镞(又名箭簇即金属箭头)就有不同的变化。还有箭羽,是带风的,一般用来修正箭的飞行轨迹,古代都是用雕翎,如今不允许了,但还是要尽量用猛禽的。 聚元号的弓箭制作技艺承袭了中国双曲反弯复合弓的传统。2006年,“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正式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东馆房胡同里的“北京鬃人” “登长城,吃烤鸭,看京剧,带回盘中戏。”这盘中戏就是指的北京鬃人,又叫“铜盘人”或“盘中好戏”,是受皮影戏和京剧影响而产生的流传于北京地区的“玩意儿”,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冰心在《我到了北京》中描述,“这些戏装小人都放在一个大铜盘上,耍的人一敲那铜盘,个个鬃人都旋转起来,刀来枪往,煞是好看。” 鬃人由各种彩纸、秸秆和胶泥制成的,小的有5-6厘米,大的约20厘米。它的底座是鬃毛,取材于鬃毛刷子,依靠物理学的共振原理,当人为敲打铜盘时,上面的鬃人就会随之舞动起来,还不会轻易倒下。 白大成是北京鬃人第3代传承人。据白老介绍,鬃人,别看体量很小,制作工序却多达42道。用胶泥制成头部和底座,以秫秸作躯体骨架,内絮棉花,外着彩衣,安装手和兵器……,再熟练的手艺人,一天也只能制作一个。而且,除了这些看起来的这些手上功夫,还包含有不少戏曲和文学知识呢。 光明路百工坊里的料器 料器在明清两代,主要是作为装饰品贡给皇室贵族,到清代主要是用于官员官帽上的朝珠,根据品级不同有不同的颜色。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帝制终结,料器从宫廷走入民间。解放后,北京成立了料器厂,料器回归到装饰工艺品的道路上,成为当时国内出口产品的龙头,每个月对海外销售产值可达几百万元。 现在的百工坊工作室就是当年北京料器厂车间原址。邢兰香大师就是当年北京料器厂技术科最年轻的员工,是北京料器第6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宇自幼常随母亲邢兰香待在料器厂,渐渐喜欢上这门传统手艺,并开始尝试制作,2003年成为了北京料器第7代传承人。 据他回忆,“那个时候,北京料器厂门口来进货的车都排着队。因为给国家制造了大量的财富,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周总理还多次来到料器厂考察,要求料器厂做出精美的产品,让世界了解中国料器工艺。” 花市大街的绢花 绢花,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织品等仿制的花卉。古时称“头饰花”,源自唐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的起源与杨贵妃有关。当年,杨贵妃左鬓角上有块疤痕,为了遮盖,每天都要让宫女采摘鲜花戴在鬓角上。可鲜花几个时辰就蔫了,冬天又不容易获得。一位心灵手巧的宫女用绫、绸扎成假花献给贵妃,不仅遮了丑,而且更添妩媚姿容。此后,妃子、宫女们也开始竞相效仿。 明末清初,不仅有单纯的花朵,枝花、盆花、花环等品种也陆续出现。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宫内府御用工匠作坊有“花儿作”,专司绸、缦、绢、纸等供花、宴花、瓶花等。到清代中期,绢花业进入繁荣鼎盛时期。据《北平工商概况》记载:“各街市花庄及住家营花者约在一千家以上。” 随着“花市”的兴盛,老北京涌现出不少做花儿的能工巧匠,北京过去有“花儿金”“花儿高”花儿龚”“花儿刘”等著名绢花世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花儿金”。 “花儿金”是金桂、金文广、金宝顺、金玉林祖孙四代的统称。 现在,金铁铃是“花儿金”的第5代传人,坚持用纯手工的技艺,制作每一朵花和每一片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大金丝胡同里的毛猴 毛猴是老北京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制作材料取材于两味中药:蝉蜕和辛夷。 传说清同治年间,南城有家药店叫庆仁堂,里面的小伙计挨了账房先生的骂,正委屈着,突然心中一动,就用蝉蜕等药材粘了个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师兄们看了都说像极了,小伙计觉得出了一口气。再后来,中药铺老板从中看出“生意”来,把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等几味中药单独包装出售,称“猴料”。家长买“猴料”给小孩粘猴玩,渐渐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个传统。 现在北京的毛猴传人主要是老艺人曹仪简。他制作的毛猴自成一派,题材十分广泛。除反映市井生活的内容外,还有历史典故、戏剧故事等。特别是历史典故中的戏剧场面被塑造的栩栩如生。 在北京什刹海大金丝胡同里有一家郭氏毛猴家庭艺术馆,这家店闹中取静,虽然隐匿于胡同深处,但客人却络绎不绝。郭氏毛猴家庭艺术馆的主人是郭福田、崔玉兰夫妇,他们也是郭氏毛猴的第5代传人。 琉璃厂的哈记风筝铺 哈氏风筝是北京风筝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清朝末年,迄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历经四代传人。 哈氏家族祖籍河北省河间县果子洼村,因祖辈考中武状元进京。后来家道中落,为谋生在北京琉璃厂开设两间铺面专卖风筝。据《琉璃厂小志》记载:“哈记风筝在琉璃厂中间路北仁威观,近数十年以哈记制售之风筝为最著。”从第1代创始人哈国梁到第4代传人哈亦琦,北京风筝哈的制作技艺一直在家族内部传承。 北京风筝哈的风筝制作技艺讲究“扎、糊、绘、放”四艺。按结构和对风的适应程度而言,风筝可分为硬翅类、软翅类、硬拍子类、软拍子类、串类、伞翼类和立体类七大类。北京风筝哈的风筝制作技艺博采众长,在风筝的骨架结构和绘画艺术上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用料讲究,造型比例适中,交接严谨,美观大方,构图丰满,繁而不失整齐,简而不失丰富。制成的风筝色泽明快,稳重大方,色彩对比强烈,具备吃大风、起飞快、放飞后既高且稳等特点。而且,哈氏风筝是精美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也可为研究民间手工艺和民间美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翠花胡同里的点翠 点翠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已有,在唐宋明清时期非常盛行,北京的翠花胡同、翠花街等地曾经遍布点翠作坊。 点翠,要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只要在使用过程注意保护,光泽和色彩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在古代,这种点翠首饰只有十分尊贵的人才可以使用。 肖玉妹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肖氏点翠”的第3代传承人。据她介绍,一个完整的点翠,主要分为“熟翠、定翠、选翠、铡翠、裱翠、点翠、阴干”7个步骤。即便是技艺娴熟的老艺人,完成一个巴掌大小的点翠作品,也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 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将点翠工艺传承下去,“现在两种翠鸟成了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再取毛,我们就用染了色的鹅毛来代替。但很多人质疑,这样一来,就不是点翠了。其实点翠是一种传统工艺,重要的是让这种工艺能传承下去。”肖玉妹说。 在北京,像这样的从宫廷走出来的老手艺还有很多。它们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还传递着民间的情感、人民的智慧。快到国庆了 ,有时间去走走看看这些京城老手艺,不仅能给参观者带来丰富的体验,还有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