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erial Court Snacks, Folk Delicacies 宫廷御点 民俗小食

浏览量:137.0万次 发布时间:2023-08-15 09:28 来源: 作者:
禦食園的傳說
康熙年間,位於北京城前門的大柵欄商賈雲集,許多著名的店鋪、酒樓、茶肆、攤販均聚集於此。在大柵欄的門框胡同深處,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鋪,一位魏姓老藝人帶著年輕的徒弟專門以製作各色民間特色小吃為營生,由於老人家淳樸厚道,手藝精湛、做工考究,而小徒弟也勤勞好學,因此他們的小吃極受遠近四鄰的歡迎,其中,尤以糖葫蘆、豌豆黃、驢打滾、茯苓餅等食品為最,從朝至夕都可見小鋪前慕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相傳有一日,康熙帝微服至大柵欄遊玩搜尋民間美食,在人流的帶動下,誤入魏記小吃作坊,目睹老藝人現場製作糖葫蘆和驢打滾等風味小吃,領隨臣坐於作坊前一邊觀看一邊品嘗,食之贊不絕口,連呼「甜而不膩,清爽怡口,為天下不可多得之美食」,遂興起,問詢老藝人手藝何來。老藝人答曰:「家傳之法,因其好食之,故開設此店,常年細思量,不斷善其法,使之獨善其味」。康熙聽後頻頻點頭,言之「匠心該如此」,遂率眾離去。數日後,內務府一眾突至魏記小吃,宣康熙帝旨「魏公匠心、風味絕佳、朕喜食之,賜禦食名」。揭開隨行所帶匾額,上書康熙墨寶「禦食坊」。其後,「魏記」正式更名「禦食坊」,消息一經傳出,禦食坊小吃更是聲名鵲起。魏姓老人感於帝恩,更是窮盡其法,不斷推研新型口味和品種,並定期貢奉於宮中,榮升為帝王及後宮妃嬪的皇家禦點。
此後,禦食坊一直被坊間視為北京小吃最富傳奇、最富盛名、最富特色的老字號,在魏姓藝人終年後,一直由其嫡傳弟子代代相傳,時至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禦食坊」正式更名為「禦食園」,並由老字號商鋪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化食品專營企業。時任禦食園食品公司董事長的曹振興先生不僅醉心於傳統美食的研究,更立誌於「弘揚京都文化、傳承絕世佳藝」,堅持魏公「鉆研創新、苛求精絕」的匠心精神致力於禦食園新的振興。
果脯典故
北京的果脯蜜餞製作來源於皇宮禦膳房。為了保證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果品,廚師們就將各季節所產的水果,分類泡在蜂蜜裏,好讓皇帝隨時食用。後來,這種製作方法從皇宮裏傳出來,北京就有了專門生產果脯的作坊。
北京所產的果脯稱為京式果脯,是北京特產,中外聞名。我國用蜂蜜腌製水果、蔬菜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就見諸文字記載,到三國時期已有蓮子、藕片、冬瓜條等蜜餞。唐代宮廷為了貯存入貢水果,采用蜂蜜泡浸,開始有「蜜煎」之稱。宋代蔗糖生產多起來,增添了糖漬橘餅、甜姜等。為了區別,用蜜做的叫蜜餞,用糖做的叫果脯。
北京民間製作的果脯,相傳始於明末皇宮禦膳房,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歷代相傳,具有選料精、加工細、工藝水平高、色美、味正、柔軟爽口的特點,而且保留了原有果品所含有的營養成分。1913年前門聚順和的製品,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從此,北京的蜜餞、果脯,蜚聲中外,成為一項傳統的出口商品。
特色食品
禦食園牌冰糖葫蘆、北京果脯、茯苓夾餅、懷柔甘栗、驢打滾、小甘薯、京八件等20種產品被中華烹飪學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